JVM运行时数据区

1
2
3
4
5
6
7
8
9
Java一共有8种基本数据类型(原始数据类型):     
int 4字节(32位)
short 2字节(16位)
long 8字节(64位)
byte 1字节(8位)
float 4字节(32位)
double 8字节(64位)
char 2字节(16位)
boolean 1/8字节(1

JVM options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点击Intellij IDEA 界面窗口Run,打开Edit Configuration,出现Run/Debug Configurations界面。Application server 选择安装Tomcat所在的文件夹,点击Configuration一般自动配置好了,其他的就按照图上的填写。
VM options这项需要我们自己填写,我填的是VM options : -Xms768m -Xmx768m -XX:PermSize=64M -XX:MaxPermSize=512m
(-XX:PermSize和-XX:MaxPermSize在jdk1.8中被弃用了,使用-XX:MetaspaceSize和-XX:MaxMetaspaceSize替代)
每一项以空格隔开
参数说明
-Xms768m:设置JVM初始堆内存为768m。此值可以设置与-Xmx相同,以避免每次垃圾回收完成后JVM重新分配内存。
-Xmx768m:设置JVM最大堆内存为768m。
-Xss128k:设置每个线程的栈大小。JDK5.0以后每个线程栈大小为1M,之前每个线程栈大小为256K。应当根据应用的线程所需内存大小进行调整。在相同物理内存下,减小这个值能生成更多的线程。但是操作系统对一个进程内的线程数还是有限制的,不能无限生成,经验值在3000~5000左右。需要注意的是:当这个值被设置的较大(例如>2MB)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系统的性能。
-Xmn2g:设置年轻代大小为2G。在整个堆内存大小确定的情况下,增大年轻代将会减小年老代,反之亦然。此值关系到JVM垃圾回收,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,官方推荐配置为整个堆大小的3/8。
-XX:NewSize=1024m:设置年轻代初始值为1024M。
-XX:MaxNewSize=1024m:设置年轻代最大值为1024M。
-XX:PermSize=256m:设置持久代初始值为256M。
-XX:MaxPermSize=256m:设置持久代最大值为256M。
-XX:NewRatio=4:设置年轻代(包括1个Eden和2个Survivor区)与年老代的比值。表示年轻代比年老代为1:4。
-XX:SurvivorRatio=4:设置年轻代中Eden区与Survivor区的比值。表示2个Survivor区(JVM堆内存年轻代中默认有2个大小相等的Survivor区)与1个Eden区的比值为2:4,即1个Survivor区占整个年轻代大小的1/6。
-XX:MaxTenuringThreshold=7:表示一个对象如果在Survivor区(救助空间)移动了7次还没有被垃圾回收就进入年老代。如果设置为0的话,则年轻代对象不经过Survivor区,直接进入年老代,对于需要大量常驻内存的应用,这样做可以提高效率。如果将此值设置为一个较大值,则年轻代对象会在Survivor区进行多次复制,这样可以增加对象在年轻代存活时间,增加对象在年轻代被垃圾回收的概率,减少Full GC的频率,这样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服务稳定性。
标准参数,所有JVM都必须支持这些参数的功能,而且向后兼容;例如:
-client——设置JVM使用Client模式,特点是启动速度比较快,但运行时性能和内存管理效率不高,通常用于客户端应用程序或开发调试;在32位环境下直接运行Java程序默认启用该模式。
-server——设置JVM使Server模式,特点是启动速度比较慢,但运行时性能和内存管理效率很高,适用于生产环境。在具有64位能力的JDK环境下默认启用该模式。
非标准参数(-X),默认JVM实现这些参数的功能,但是并不保证所有JVM实现都满足,且不保证向后兼容;
非稳定参数(-XX),此类参数各个JVM实现会有所不同,将来可能会不被支持,需要慎重使用;
-XX:+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设置当首次遭遇内存溢出时导出此时堆中相关信息
-XX:HeapDumpPath=/tmp/heapdump.hprof 指定导出堆信息时的路径或文件名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java
-Xms750m -Xmx750m -Xmn512m -Xss1024k
-XX:+UseConcMarkSweepGC
-XX: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=5
-XX:+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
-XX:+PrintGC
-XX:+PrintGCDetails
-XX:+PrintGCTimeStamps -Xloggc:/Users/liutianlong/jvm.log
-XX:+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
-XX:HeapDumpPath=/Users/liutianlong/heapdump.hprof
-Dfile.encoding=utf-8 -jar /data/app/test.jar
解释:
-Xms750m表示堆内存初始值
-Xmx750m对内存最大值
-Xmn512m 设置年轻代大小为512m。整个JVM内存大小=年轻代大小 + 年老代大小 + 持久代大小。持久代一般固定大小为64m,所以增大年轻代后,将会减小年老代大小。此值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,Sun官方推荐配置为整个堆的3/8
-Xss1024k 设置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。JDK5.0以后每个线程堆栈大小为1M,以前每个线程堆栈大小为256K。更具应用的线程所需内存大小进行调整。在相同物理内存下,减小这个值能生成更多的线程。但是操作系统对一个进程内的线程数还是有限制的,不能无限生成,经验值在3000~5000左右。
-XX:MaxPermSize=128m 设置永久代的大小,此属性在jdk8之后不再提供。
-XX:+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 打开对年老代的压缩。可能会影响性能,但是可以消除内存碎片
-XX:+PrintGC 每次GC时打印相关信息
-XX:+PrintGCDetails 每次GC时打印详细信息
-XX:+PrintGCTimeStamps 打印每次GC的时间戳
-Xloggc:/tmp/jvm.log 设置垃圾回收日志打印的文件,文件名称可以自定义
-XX:+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设置当首次遭遇内存溢出时导出此时堆中相关信息
-XX:HeapDumpPath=/tmp/heapdump.hprof 指定导出堆信息时的路径或文件名
1
2
3
4
5
MemoryAnalyzer.ini 配置文件可以修改最大的内存,默认1G基本够用了。
在linux执行分析命令
执行命令
./ParseHeapDump.sh heapdump.hprof org.eclipse.mat.api:suspects org.eclipse.mat.api:overview org.eclipse.mat.api:top_components
m.hprof就是jvm的dump文件,在mat目录下会生成3份.zip结尾的报告和一些m.相关的文件,将生成的m.hprof相关的文件都下载到windows本地磁盘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S0:幸存1区当前使用比例
S1:幸存2区当前使用比例
E:伊甸园区使用比例
O:老年代使用比例
M:元数据区使用比例
CCS:压缩使用比例
YGC:年轻代垃圾回收次数
FGC:老年代垃圾回收次数
FGCT:老年代垃圾回收消耗时间
GCT:垃圾回收消耗总时间
1
2
3
4
先获取进程ID:ps -ef|grep 应用名
1.jmap -heap 进程ID
2.jstat -gcutil 进程ID
3.jmap -dump:format=b,file=heapdump.phrof 进程ID